院情总览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院情总览  学院新闻

2017年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年会 “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暨海外华人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发布者: 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17-11-18

2017年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年会

“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暨海外华人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为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积极传播优秀文化。1118日,2017年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年会“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暨海外华人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镜湖校区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浙江省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和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主办,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华文文学与华人文化研究中心承办。会议旨在进一步加强我省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者的学术交流,总结二十一世纪以来我省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绩。

早上840分,在校镜湖校区图书馆报告厅隆重举行了开幕式。浙江省社科联主席蒋承勇,绍兴市社科联副主席叶红军,浙江省社科联社团处处长王三炼,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会长、浙江省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主任吴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主编耿幼壮,澳大利亚翻译学院教授倪立秋,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校长徐真华等来自国内外各大高校的15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绍兴,共话外国文学经典与海外华人文学的发展。

我校副校长朱文斌主持了本次开幕式,徐真华校长首先上台致辞,对与会人员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历程。他指出海外华人文学对华夏中国文化的承袭和弘扬,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有利桥梁。文学发展需要世界眼光、国际视野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广阔胸怀,文学的繁荣离不开新生代的努力与贡献。在外国文学研究领域,只要潜心学习、踏实研究,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文学批评特色的话语体系,终将可以终将可以攀登新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自己的力量。

浙江省社科联主席蒋承勇教授表示,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被视作为一个整体,研究者在比较、辨析、归纳、演绎当中探索人类文学总体的特征和规律,揭示了不同民族文学审美与应用的差异。同时指出比较文学它的理念、方法与意义更胜于它学科本身的意义,表明文学研究不因局限于一个视野区域。

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会长、浙江省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主任吴笛教授表示外国文学经典研究应该结合十九大的战略布局与发展方向,结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强国之路离不开外国文学经典的引入以及中国文化的传播,离不开外国文学研究工作的持续精进。

绍兴市社科联副主席叶红军在大会上致辞,表达了对我校的高度赞扬。他认为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为全省的比较文学和外国文学教育、翻译及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大大促进了基础语言与翻译、文艺理论和文学之间的结合和发展。

上午924分,开幕式圆满结束,随后各代表在镜湖校区图书馆门前进行合影留念。同日下午举行了大会主题发言活动。专家学者分赴五个会场,分别就欧美文学研究、中国文学域外传播研究、新移民文学研究、文艺美学研究等主题进行探讨与发言。

同日下午举行了大会主题发言活动,1330分,专家学者分赴五个会场,分别就欧美文学研究、中国文学域外传播研究、新移民文学研究、文艺美学研究等主题进行探讨与发言。出席本次会议的有庄伟杰、闫建华、敬南菲、王宗杰、史忠义、姜岳斌、赵山奎、李建英等各界专家学者。

 

欧洲文学经典研究专题在庄伟杰教授的主持下展开,十二名演讲者从战后英国文化裂变的动力谈到英国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植物叙事方式更是让人回味无穷。对空间的关注是本会场的一大特色,不管是真正存在的空间还是意识流形态的空间。宁波大学方英教授从《卡夫卡》揭示了伦理的困境,她将伦理的批判和空间的批判融合在一起。宁波大学胡月同学提出来的《一个小时的故事》中的窗户同样是一个空间问题,用隐喻反映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康慨老师将中国的阴阳、哲学来解读布莱特的《天堂与地狱的婚姻》将本次本场会议推向了高潮。

同样研究欧美文学经典的第二分会场则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了欧美文学。苏维老师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父亲与子女”》颠覆了父亲的形象,毛艳华老师的《莫里森<上帝救助孩子>中黑人母女关系的伦理解读》从母女关系上分析。两位学者不约而同地从家庭伦理出发,提出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研究生参会人员以新的视角和绘画意识以及深厚的理论学养受到了敬南菲老师的赞赏。方圆同学的《赖特小说中“子宫回归”主题刍议》体现了异化的意识,她认为赖特小说不仅是抗议,传达一种愤怒,而更是深层的心理焦虑。李卓同学在《论杜波依斯的“双重意识”及其对美国黑人文化身份的影响》中指出“双重意识”的双重含义更是见解独到。新秀们所具备的对话意识以及较强的人文素养以及理论素养,预示着外国文学研究领域拥有着很好的前景。

紧张,热烈,包容,创新,惊喜是第三会场的特点。十五名演讲者从资深教授到博士研究生到本科生在短短的120分钟里,展开了分秒必争的演说发表和讨论,充满了浓郁的学术氛围。第三分会场的专家和研究对象涉及到到了英、法、德等11个国家和区域,展现了多国语言多民族多文化,更充分体现了今天大会的主题——世界文学。

关于海外华人文学与文学跨文化研究在四分会场展开。温大的三位在读研究生,均以海外华人文学的研究为主题,依次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首先发言的是黄晓丽同学,她从温州裔加拿大华文作家张翎的小说创作,谈起了流散文学视域中的母族记忆和文化融通。李好同学则是从聂华苓小说《桑青与桃红》谈到华裔流散文学的边缘生存。王宗一同学分析了严歌苓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演变,再到人性的最高的境界。另外有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的张欣老师谈及海外华人文学,从谭恩美的小说里的伤痛展开,讨论了代际记忆里的民族叙事。接着,由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西语学院的向老师首先展开对移民文学的研究的介绍。她对德国著名作家赫塔米勒的小说主人公移民之后,发生的身份的消亡进行的讨论。夏萌老师则从从民族叙事和身份认同两方面,探讨新移民作家如何通过重构历史经验和文化记忆。宋国芳老师以文化公民身份语境,来窥探小说《耶稣的童年》中西蒙的公民身份认同困境。

对文学批评与西方文论研究进行讨论的第五分会场是多层次多维度的思想理论大交通,第五会场俨然成为文化的“大杂烩”。学者们提出的观点包含了新批评的方法:原型批评、伦理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比较经学的研究等。各种思想在这里的交汇,大家集聚一堂,各抒己见。

各专家学者在本次会议上积极交流,颇有收获,整场会议气氛热烈、融洽,互动频繁,精彩之处不时响起热烈地掌声。在资深学者畅所欲言的同时,更有后起新秀带来独到的见解。至此,本次会议在各分会场主持人的引领下圆满结束。

        恭祝2017年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年会“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暨海外华人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圆满落幕。

  周佳乐、王忆乔、何锦超/图  徐乐霞、朱诗琳/文

地址:绍兴市群贤中路2801号 | 邮编:312000 | 电话: 0575-89172893 | E-mail:zwxy@yxc.cn
版权所有: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浙公网安备33069802000007号 浙ICP备05014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