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就业
就业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招生就业  就业信息

“二战”考研的灵魂三问

发布者:    发布时间: 2022-06-07


日前,教育部发布《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分数线普遍大涨,不少考生感慨“考研如高考”。“上岸者”兴高采烈,未能“一战”成功者,有的转向就业,有的考虑“二战”。在决定“二战”之前,建议大家先思考好三个问题:想不想、能不能、值不值。

想不想:明确志趣,选好赛道

想不想,是指从内心深处明确到底为什么考研。近年来随着考研人数不断增多,高校内考研氛围日渐浓厚,部分落榜生被考研洪流所裹挟,“无意识”地做出“二战”的决定,后来才发现这条路有悖于本人的特点和志趣。所以,建议同学们静下心来,客观地对照本人的性格兴趣、生涯发展目标进行评估,遵从内心做出是否继续考研的决定。

研究生阶段,势必要开展一定程度的学术研究,这就要求个人对学术、学业有一定的兴趣。如果你缺乏兴趣,或者性格比较活跃难以沉下心学习钻研,当面对大量的文献和实验,也会从内心感到吃力,甚而会因此产生心理焦虑、导学关系紧张,乃至不能如期毕业等问题。所以,我们要认真地自我审视和分析,自己能否经受起这样的考验。

同样,研究生毕业后,大部分同学依然会面临就业选择。在当前经济社会中的大部分岗位,并没有对学历有过多的限制。以某“双一流”高校就业网站为例,在3月各大用人单位发布的招聘岗位中,明确要求研究生学历的岗位不到5%,很多知名的互联网、高端制造、工程建设等企业的岗位均面向本科生。《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改变人才“高消费”状况,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所以,从求职就业角度来讲,如果把考研作为暂时逃避就业和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途径,那么不如放弃。

能不能:客观分析,从容备考

能不能,指备考阶段能不能顺利闯过三个关口。随着考研竞争日益激烈,相比“一战”考研来讲,“二战”考研学生在所处环境、心态、竞争压力等方面面临的压力会明显加大,备考之路注定会更加复杂、更加艰辛。这些压力不是仅靠一时的豪情就能解决的,每位大学生都要客观地评估:面临备考学习环境变化、心理压力、学业基础、外部竞争,自己能不能顺利过关?

一是环境关。应届本科毕业生“一战”备考时,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自习室、图书馆和专业师资等学术资源,宿舍、食堂等生活条件也有可靠的保障,特别是院系、班级、宿舍中有良好的备考氛围和支持体系,这些条件形成了非常适合考研的学习环境。而进入“二战”考研阶段,大部分学生无法继续在高校里学习生活;即使部分学生报名参加辅导机构,但在管理模式、硬件条件、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新的较大变化,可能会有难以预料的矛盾和困难。所以“二战”前一定要考虑清楚,面临新的学习环境,自己能否备考出更好的水平?

二是心理关。根据面向考研学生的调研,大学生在“一战”期间即出现心理问题的现象已十分普遍。如在确定报考院校及学科时的纠结、开始备考时难以进入学习状态的焦灼、在大三暑假期间因孤独感导致的动摇、长时间的考前焦虑等。“二战”期间,一定程度上心理负担更重、来自同学以及学校的支持体系缺失,特别是若叠加学业基础薄弱、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不强等因素,长时间且枯燥的备考极易引发心理问题。如果你无法克服这些问题,恐难以发挥实力。

三是竞争关。研究生招生考试是一项选拔性考试,最终的录取结果如何,不仅要看自身的努力,同样还取决于竞争对手的考试结果。近几年我国考研人数持续大幅增长,国家线也随之不断提高,各高校特别是相对热门的高校及学科复试线更是水涨船高,超过400分的学科也不在少数。从目前的趋势判断,随后几年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考研大军,竞争会愈加激烈、录取比例或再创新低。

值不值:多维比较,理性决策

值不值,是指和其他路径相比,“二战”是否为最优的选择?这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比较,才能做出理性的决策,主要是算好“三笔账”:

一是时间账。“二战”考研不外乎两种结果:录取,落榜。若“二战”落榜,则浪费了将近一年的备考时间,自然是不值得的。若被录取了,并且硕士能顺利毕业,则一共花费4年时间。一般来讲,人的精力最旺盛、最有创造力的时期是35岁之前的青年时期,从本科毕业到35岁一般有12年的时间,把人生黄金时间的三分之一用来读研是否值得?这是每个准备“二战”的学生,都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职业目标,认真算清楚的一笔账。

二是发展账。若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工作4年所获得的广阔视野、能力提升和岗位晋级等发展机会,在很多行业也明显高于“二战”读研后再就业的研究生。特别是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速发展的行业,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及时就业才能搭上行业快车与时俱进。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曾从斯坦福大学退学,在被人问到原因时他说:“我无法忍受在互联网时代到来时,自己却置身事外。”同样,对于成长型企业,重要岗位往往是被早期的优秀员工占据,后来者即使有较高的学历也只能从头干起,等待发展的机会。

是经济账。部分学生和家长把读研作为提升收入的途径,但对于读研究竟能带来什么样的收益,却并没有算清楚。这一问题仍要分类来看,对于少部分学历门槛较高的职业,读研的确是不二法门。但当每年100多万研究生涌入就业市场时,注定大部分人将走上应用型岗位。刚入职时的起薪,研究生可能会略高于本科生,但企业是以效益论英雄,在应用型领域,工作经验、实践能力等远比学历更为重要,所以同一个单位里研究生收入低于本科生的现象也十分普遍。长三角某互联网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企业的HR表示,与研究生在校园内学习相比,本科生在工作岗位上的技术提升更快、适配度更高,对企业的贡献值也更高。在该企业中,很多2018届本科毕业生比2021届研究生毕业生薪酬更高。此外,再加上“二战”和读研4年间的经济投入和失去的工作收入,对于很多学生来讲,读研并不是提高收入的良好途径。

综上所述,是否适合“二战”考研因人而异,仔细思考。想清楚了,才能不再迷茫,克服困难,行稳致远。


作者 杨昭 (中国矿业大学学生工作处)

地址:绍兴市群贤中路2801号 | 邮编:312000 | 电话: 0575-89172893 | E-mail:zwxy@yxc.cn
版权所有: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浙公网安备33069802000007号 浙ICP备05014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