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科研
学科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学科科研  学科建设

我校召开全国地方性高校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与专业建设高峰论坛

发布者:    发布时间: 2023-10-25


1020日—22日,全国地方性高校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与专业建设高峰论坛在我校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原所长刘跃进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浙江大学王云路教授国务院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长江学者、华东师范大学谭帆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北京师范大学刘勇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主任方一新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程光炜教授、北京大学高远东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程邦雄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陈昌来教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扬州大学姚文放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浙江省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召集人、浙江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高玉教授,以及人民文学出版社《新文学史料》郭娟编审出席本次论坛。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党政领导、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及部分教师参加论坛。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副校长陈文涛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式。校长叶兴国教授致欢迎词。叶兴国对各位专家莅临指导表示热烈欢迎。他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史、办学成果以及在学科和专业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取得的成绩。他表示,我校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和专业建设肩负重任,希望与会专家畅所欲言,建言献策,推动我校中文学科与专业的建设迈上新台阶。

刘跃进教授、王云路教授和谭帆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刘跃进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学科与专业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学校,也是国家大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不够,不能满足社会和中央的需要。学科发展和布局要中央关注的一些重大话题结合起来。他以晋察冀地区为例,建议发挥外国语院校的语言优势,结合绍兴地方特色,为地方发展贡献力量。

王云路教授回忆了越秀的创建过程,她认为这个地方区域性高校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与专业建设高峰论坛已经几届了,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做成一个品牌。她指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与专业建设,可借助“天时地利人和”来推动学科和专业建设,充分利用绍兴已有的传统文化底蕴,借助大数据时代技术,充分发挥师生才智,可在方言研究和传统文化开发方面下功夫。

谭帆教授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可以充分利用民办高校优势,不要施加给青年教师过多压力,使青年教师专注于教学;二是要充分发挥有资历有经验的外聘教授的优势,培养青年教师;三是学校定位应该以教学为主,增加大学语文等课程的设置。


      

      

    


学科专业汇报与专家发言环节由中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刘家思教授主持。副院长刘召明教授汇报了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成效与不足,副院长杨锋教授汇报了国家级一流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建设情况,汉语言文学专业系主任丁太勰副教授、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系主任邵君立副教授分别汇报了各自专业的建设情况。



与会专家从全国高校的学科与专业建设的视角,充分关注地方性高校的实际,就我校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与专业建设深入的探讨与交流,围绕学科交叉、科研基础、人才培养等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重要的意见和建议。



刘勇教授首先高度赞扬了此次会议的重要性和及时性。针对学科和专业建设,他谈了三点看法。一是学科和专业建设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既要扎扎实实、实事求是地把自己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做好,又要抬头了解和展望当下整个学科建设和教育发展的新态势。我们中文学科的建设要在新的时代,新的时代形式上不断寻找自己的安放点、落脚点。二是要发挥越秀办学特色,利用外语资源,发展国际汉语教学,借助科技,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化传播。三是希望能搭建新的平台,借助平台优势,加快文化传播。陈昌来教授认为,学科的交叉融合是语言学发展的重中之重,在高端人才培养方面,要突破固化认识,突出跨学科思维、新文科理念和兼容并包思想。程邦雄教授表示,我们应当展望学科建设和教育发展的新态势,加快新文科建设和复合学科发展,同时发挥我院“汉语+”战略优势,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方一新教授认为,应重视语言本体研究,只有加深了本体研究,才能带动应用研究发展。姚文放教授在发言中指出要促进我校的科学研究,培养交叉型人才,以此带动我校相关的学科与专业建设。高玉教授指出我院应继续以学科建设为中心、追求高级别的课题和高级别的教学科研成果奖。郭娟编审则建议我校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对鲁迅进行发掘、研究。高远东教授则针对学科与专业建设提出了四个“结合”:中国视野与外国视野相结合、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语言与文学相结合,热点与冷门相结合,以体现“新型”要求,办出“特色”风格。

闭幕式上,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费君清致闭幕词。他认为各位专家的发言新颖、深刻、有针对性,令人获益匪浅。他对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越秀的支持和提携表示由衷的感谢,并希望各位专家继续提供更长久的指导和帮助,助力我校学科与专业建设更上一层楼。

                                                                                                 撰稿人:徐妮   核老师:刘召明

地址:绍兴市群贤中路2801号 | 邮编:312000 | 电话: 0575-89172893 | E-mail:zwxy@yxc.cn
版权所有: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浙公网安备33069802000007号 浙ICP备05014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