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水人文大讲堂
镜水人文大讲堂

“镜水人文大讲堂”第九十六讲——郭沫若人生转型的启示

发布者:    发布时间: 2023-11-20

 

2023111819时,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山东师范大学首批“东岳学者”领军人才、博士生导师魏建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主题是“郭沫若人生转型的启示”。讲座由刘家思院长主持,刘召明副院长参加,90余名师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魏建教授从“真”“善”“深”“新”四项学术标准出发,叩问郭沫若先生三次人生转型带给我们的启示。首先,第一次转型:对“弃医从文”的质疑。魏教授引用郭沫若《<新时代>序》中的原文,并结合他身患重听后遗症的事实,认为郭沫若与鲁迅不同,他是同时爱着科学和文学,后因耳疾,不得已才偏好创作。学界盛传的“弃医从文”说法既遮蔽了郭沫若当时的心灵世界,又遮蔽了对他文学创作的认识,还遮蔽了先行者的探索。这启示我们应该重新比较五四时期的鲁迅与郭沫若,他们在“医”与“文”之间,做出了两种人生选择,并书写了“启蒙”和“青春”两大五四文学主题,以及“理性的批判”和“浪漫的理想”两类五四文化精神。

 其次,第二次转型:对“投笔从戎”的补充。魏教授通过还原北伐时期郭沫若的四个交际圈,梳理他与北伐三大派别的关系,讲述了郭沫若1927年“方向转换”的前因后果。魏教授借助当事人的日记和他人的回忆录等文献史料,提示我们要回到历史现场,才能准确地评价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而它也给予我们三点启示:一是“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二是“革命与文学,应置于‘大文学’视野审视”,三是“选择决定命运,认知决定选择”。

 最后,第三次转型:从人生低谷到创造高峰。魏教授汇总了郭沫若流亡日本时期的成果,仅1928-1932四年间,他就出版了36本个人著作,从事过11个行业,在文学、历史学、古文字学、翻译,以及书法、考古、经济学、人类学等领域都达到了惊人的学术高度。魏教授认为郭沫若是典型的“球形人才”,他创造的这些奇迹,开创了把多学科“熔冶于一炉”的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体系。这启示我们一切皆有可能;同时,失败和成功都可以加持新的成就;此外,知识的“贫”和学科的“困”容易限制大家的想象力。所以,魏教授劝勉在座师生要多读书,甚至跨专业阅读,只有这样,方能成人成才。

 讲座结束后,现场师生掌声雷鸣,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审核老师:沈杰

 执行编辑:杨琦裕

 责任编辑:融媒体中心




地址:绍兴市群贤中路2801号 | 邮编:312000 | 电话: 0575-89172893 | E-mail:zwxy@yxc.cn
版权所有: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浙公网安备33069802000007号 浙ICP备05014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