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科研
学科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学科科研  学科建设

我校成功举办第二届汉语国际教育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高峰论坛暨第三届“汉语+”全国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技能大赛

发布者:    发布时间: 2023-11-29


1124-25日,由国家一级学会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和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留学生教育学院承办的第二届汉语国际教育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高峰论坛暨第三届“汉语+”全国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技能大赛在我校成功举办。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苏州大学以及河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全国15个省市48所高校的91位专家和110名学生分别参加了此次论坛和大赛。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费君清教授,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会长、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吴笛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高等学校中文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肖瑞峰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朱国华教授,浙江省孔子学院师资中心执行主任、博士生导师徐丽华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博士生导师吴春相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费君清教授在致辞中,对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青年学生表示热烈的欢迎。他简要介绍了绍兴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学校的办学情况,希望通过举办高峰论坛和教学技能大赛,与全国兄弟高校分享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改革成果,促进各校大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并借此机会学习借鉴兄弟高校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取长补短,进一步促进我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走向深入。



吴笛教授在致辞中对这次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与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共同主办的两年一次的“汉语+”专业建设高峰论坛和教学技能大赛活动,在促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他希望通过教学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全面提升师生专业素质,促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高质量发展。



肖瑞峰教授代表浙江省中文教指委致辞。他对高峰论坛与技能大赛的顺利举办表示诚挚的祝贺。他充分肯定了举办“汉语+”专业建设高峰论坛和教学技能大赛活动的重要意义,并建议打造成为一个品牌。他指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文学院一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彼此依托,共生共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显示了实力。他认为,这些年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文学院通过举办一些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在学术领域内保持了较强的活跃度、力度和强度,保持了专业发展的强劲势头。



朱国华教授对盛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作为民办高校,表现出了较强的动员能力与承办大型活动的能力。他认为举办汉语国际教育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高峰论坛暨第三届“汉语+”全国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技能大赛非常有意义。他指出,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关系不同民族、国家、文明间的交往,是国家的大事,举办论坛和大赛顺应了国家和民族事业发展的需要。



徐丽华教授在致辞中对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获批浙江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的成绩表示祝贺。她认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办学成效非常显著,成绩来之不易,有力支持了浙江省的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她希望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文科背景下,大家携手并进,共同努力,推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高质量发展。



吴春相作为大赛总裁判长,希望参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磨炼,相互切磋,赛出理想成绩,赛出优秀水平,赛出青春风采。



来自四川大学的越南籍研究生裴秋璇作为参赛学生代表发言。她回顾了自己学习汉语的经历,感谢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提供的平台和机会,并对参加本次比赛充满期待。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留学生教育学院院长刘家思教授主持开幕式。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杨锋教授介绍了本次论坛与大赛的筹备情况。



开幕式后的高峰论坛由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刘召明教授主持。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等10所高校的学者作了精彩的主题发言。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肖瑞峰教授认为,专业建设应当以教学团队构建为先导,致力于在教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互动中整合教学资源、形成教学合力,全面推进一流专业建设。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院长曹秀玲教授重点介绍了“三位一体”人才结构的实现路径,多维互动的育人环境、中外联动的教学范式、一流学科支撑专业建设等举措富有启发意义。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吴春相教授就汉语教学传统的教学理念新探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他在总结过去“汉语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的实际及正在发生变化的总体形势,进行了一些新教学理念的探索。华中科技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执行主任骆琳教授以《国际中文教育概论》为例,就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理念的国际中文教育专业课程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浙江大学语言与认识研究中心徐慈华教授基于三维超媒体的汉语教学环境建构,立足于营造和形成多维互动平台的全新教学环境,探究了国际中文教育的新路径、新特色。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副院长叶军教授认为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呈现了五个发展面向,即面向各国国民教育体系的中文教育;面向特定区域国别的中文教育;面向“一带一路”的“中文+”教育;面向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中文教育;面向现代科技的智慧中文教育。他还就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等发表了新颖见解。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姜丽萍教授认为新形势下重塑国际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厘清国际中文教师核心素养转变的新背景,辨明国际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新内涵,对新形势下国际中文教学的持续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新阶段国际中文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院长吴剑锋教授就新文科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教材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分享了从文字时代到数智时代国际中文教育教材建设的未来发展走向,数字化教材的形态和功能、开发和建设等最新研究成果。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徐晶凝教授认为语法知识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要。对“能力相关语法知识”不但要讲,而且要确保学生能够理解,能够在遇到相关语言现象时利用这些语法知识做出判断,监控自己的话语产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李巧兰教授介绍了我校新文科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人才培养模式下的“2+X”课程体系。她认为专业发展要基于OBE理念顶层设计课程体系,突出数字化教学特色,向数智化方向发展。



在小组讨论中,来自苏州大学、河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红河学院、普洱学院、上海杉达学院等高校的学者围绕当下国际中文教育的内在要求、外部形势与应对策略、“汉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新文科专业认证、留学生教育与管理、《国际中文教育导论》课程、毕业论文选题等汇报了各自的研究心得,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本次高峰论坛日程紧凑,研讨充分,内容丰富,新见频出,展现了新文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最新成果,体现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高质量发展的较高水平。

汉语国际教育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高峰论坛的同时,第三届“汉语+”全国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技能大赛的决赛有序进行,来自全国的110名参赛学生分为三个本科小组、两个研究生小组展开竞争。每组聘请三名裁判,实行双向匿名制、回避制,比赛过程具有严格的规则,完善的流程,主办方不参与裁判工作,保证了大赛的权威性、公正性。

各位参加决赛的选手都是经所在学校层层选拔,经过预赛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在本次决赛中,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围绕讲课内容精心准备,制作了精美的课件,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融会贯通各种教学方法,穿插趣味游戏与互动环节,如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表现出了较好的教学素质和专业水平,展现了对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热爱,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交流互鉴的比赛目的。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选出了特等奖5名,一等奖11名,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其中来自井冈山大学的涂金朵、上海师范大学的童兰淇、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的茅佳慧获得了本科组的特等奖,来自江西师范大学的杨亚薇、苏州大学的王晓凤获得了研究生组的特等奖。

论坛和大赛的闭幕式分别由刘家思教授、徐晶凝教授主持。刘召明教授作高峰论坛学术总结,副总裁判长、上海师范大学李劲荣教授作裁判工作总结,5位裁判组组长汇报了各小组比赛情况。

本次高峰论坛和教学技能大赛,为汉语国际教育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搭建了学术交流的平台,同时也展现了兄弟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色与成效,对推动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撰稿人:刘召明   审核人:刘家思


地址:绍兴市群贤中路2801号 | 邮编:312000 | 电话: 0575-89172893 | E-mail:zwxy@yxc.cn
版权所有: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浙公网安备33069802000007号 浙ICP备05014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