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引领 人才分类:中文学院与西京学院外国语学院开展“2+X”人才培养方案线上交流会
4月17日下午,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与西京学院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线上交流会。我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副系主任程海燕、周怡与西京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系主任李立新、各教研室主任等十余名教师代表参与会议,双方就“2+X”人才分类培养模式展开深度研讨。
会议伊始,李立新系主任系统介绍了西京学院“匠心精神+艺术素养”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行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成果。西京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研室主任着重展示了该专业依托地域优势打造的实践教学体系。
作为交流重点,周怡副系主任从三个维度展现了我院建设成效:学院层面,依托浙江省一流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构建“四元融合”的国际汉语教师知识体系和“四维协同”实践教学体系,建有教育部语合中心项目资源库等多个省市级平台;专业建设方面,国家级一流专业汉语国际教育通过“外语+”与“汉语+”双轮驱动,创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国内国外、线上线下”融合的师资培养模式,近五年获得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等标志性成果;人才培养方面,通过实施“2+X”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获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41项、考研升学率达20.5%、学科竞赛省级以上300余项、教育部语合中心志愿者考取率100%、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的培养成效。
程海燕副系主任深入解析了“2+X”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该模式以OBE理念为指导,将学生发展目标细分为素养培育、专业技能、创新创业、学术研究四类,构建“目标课程+教学活动”双轨体系。通过“一、二、三”融合课堂,设置“跨境线上汉语教学与实践”与“X目标课程”等特色课程,与哈兔网络中文学院共建省级实践基地,形成“基础扎实、分类精准、路径多元”的培养格局。程主任特别分享了2023年启动方案修订时开展的全国20所高校调研、两次专家论证会等系统性工作,展现了方案的科学性与前瞻性。
在交流环节,双方围绕“新文科背景下课程体系优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等议题展开讨论。西京学院对我院“国际中文教育案例数据库”建设、跨境线上实训室运营模式表现出浓厚兴趣,并高度评价“2+X”模式在破解人才培养同质化难题方面的示范价值。
此次会议是我院又一次重要的跨区域专业交流。双方就建立常态化互访机制等议题达成初步意向,为构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共同体注入新动能。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将继续秉持“开放共享、协同创新”理念,以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为引领,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国际中文教育人才贡献越秀智慧。
撰稿人:周怡 审核人:刘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