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实践||2025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汉泰和韵”实习实践团赴泰支教纪实(四)
编者按:泰国海外实践教学项目是中国语言文化学院落实汉语+、国际化战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性人才的重要举措。2019年以来,学院已选拔三批优秀学生,组成“汉泰和韵”海外教学实践团队,赴泰国尖竹汶府、暖武里府、素攀府的大中小学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汉语教学与中华文化传播。2025年团队的19名成员已经在各自的教学点开展工作,也开始了他们在异国他乡的跨文化之旅。本期为系列随笔的第四篇,请团队成员介绍各自在泰国的工作、生活、文化体验,以展现越秀中文学子开展汉语教学、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担当与青春风采。
汉语传情文化共鸣
作者:邱诗怡、叶佳颖
学校: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班级:汉语国际教育2301班
随着汉语国际传播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泰国学校开设了中文课程,为中泰两国的文化交流搭建起一座座桥梁。2025年7月11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汉泰和韵”团队的成员们,来到泰国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教学实习。我们19个人赴往泰国的暖武里府、尖竹汶府和素攀府。在这段时光里,我们不仅体验了跨文化交流的挑战与乐趣,也在课堂与生活中收获了成长与感动。
教学探索:因材施教,寓学于乐
高年级的课堂上,我们按照教材进度展开教学:一节课分为新知讲解与练习巩固,每个课文需要三至四个课时完成,从生字到生词,再到对话与语法,逐步推进。为了配合学生不同的水平,我们在落后班级更多强调生字、读音与笔顺,在水平较高的班级则会选择性地增加游戏互动,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性。课堂上,我们注重师生互动,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其中。令人难忘的是,第一节课下课后,就有学生用生涩却真挚的汉语和我们打招呼,自我介绍,带来满满的惊喜与感动。在瓦他塞学校,我们分别承担了高年级和低年级的中文课程教学。
低年级的教学则有着不同的挑战。一二年级的孩子们心智尚不成熟,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也很难听懂教师的口令。我们更多依靠肢体语言帮助他们理解,并尝试主题式教学,如“颜色”“食物”“身体部位”等,让孩子们在游戏和绘画中边学边玩。正如泰方老师所说,低年级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喜欢上汉语,愿意以后继续学习。
文化交融:双向互动,彼此滋养
除了日常课堂,我们还积极策划并参与了丰富的文化活动。每周一节的活动课,我们会带着学生制作中国结、学剪窗花、制作扇子,或者玩剪刀石头布之“我是国王/女王”的小游戏,让他们在欢声笑语中学习汉语词汇,体验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此同时,我们也主动融入泰国校园文化与社会生活。在泰语日,孩子们身着绚丽的泰服,载歌载舞,我们也穿上传统服饰,与他们一同感受泰国文化的多彩与热情。母亲节时,学生们胸前别上象征母爱的茉莉花,这份感恩深深打动了我们。课余生活中,泰方老师还热情地带我们体验泰国美食与风景。无论是迎新派对的热烈氛围,还是日常生活中一句句“老师好”,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泰国人民的真挚与善意。
成长感悟:挑战自我,共同前行
两个月的实习生活,让我们在不断适应与探索中成长。刚到泰国时,我们有些许的紧张拘谨,对语言不通感到不安,但在一次次课堂实践与文化交流中,我们逐渐放松自如,找到属于自己的教学节奏。无论是面对调皮学生的小插曲,还是应对不同班级的水平差异,我们都在反思、改进和指导老师的建议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更难能可贵的是,泰国老师和学生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泰方中文教师陈老师、张老师不仅为我们翻译课堂用语,还细心记录课堂的“精彩瞬间”;陈老师还在生活中关照备至,几乎每一周都会带我们游览泰国风光,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上的各种难题。学生们一句“我爱老师”的稚嫩汉语,一个小贴纸,一个比心的动作,都让我们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温暖。
这段跨越国界的实习之旅,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意义。我们把汉语和中国文化带进了泰国课堂,也从泰国的教育理念、文化氛围和人情温暖中收获了新的启发与感悟。这两个月,不仅仅是一场教学实践,更是一段心灵交流与共同成长的旅程。未来,我们将继续以汉语为桥,以文化为纽带,让中泰友谊之花在新一代青年的心田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