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在线
学生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学工在线  学生动态

暑假实践||2025年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汉泰和韵”实习实践团赴泰支教纪实(五)

发布者: 陈韩英   发布时间: 2025-09-15

编者按:泰国海外实践教学项目是中国语言文化学院落实汉语+、国际化战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性人才的重要举措。2019年以来,学院已选拔三批优秀学生,组成“汉泰和韵”海外教学实践团队,赴泰国尖竹汶府、暖武里府、素攀府的大中小学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汉语教学与中华文化传播。2025年团队的19名成员已经在各自的教学点开展工作,也开始了他们在异国他乡的跨文化之旅。本期为系列随笔的第五篇,请团队成员介绍各自在泰国的工作、生活、文化体验,以展现越秀中文学子开展汉语教学、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担当与青春风采。


跨越山海传薪火 文化交融谱新篇




作者:刘师言、张锦程

学校: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班级:汉语国际教育2301

盛夏七月至初秋九月,我们怀揣着对国际中文教育的热忱,前往泰国素攀武里府的Watdanchang School开启了为期两个月的中文教学实习。在这段跨越语言与文化的旅程中,我们以课堂为阵地,为泰国Watdanchang School的幼儿园及小学的孩子们搭建起接触中文、了解中国文化的桥梁。从精心设计趣味教学活动,到耐心引导学生开口说中文,再到见证他们从好奇热爱的转变,这段实习经历不仅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收获成长,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国际中文教育作为文化纽带的重要意义。



一、初至·温暖的等待与问候

从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出发,历经近10小时飞行与车程,我们终于在暮色中抵达素攀武里府,任教的Watdanchang School便在这里。泰方老师引路到校门,我们刚下车,学校的中文老师方冰老师就快步走来,笑着说:一路辛苦了,我来帮你们拿点东西,说着便接过行李箱。没有多余寒暄,她的热情像暖风,吹散了我们的局促,让人有了到家的踏实感。

次日周一清晨,阳光洒遍校园,我们跟着方老师去操场,孩子们穿整齐校服,在国旗下排着直队。见我们到来,孩子们好奇地望过来,有人小声用中文说你好。我们站上讲台,用中文介绍:大家好,我们是来自中国浙江的老师,很高兴来到这里,台下响起惊叹,不少孩子挥手回应。那一刻,我们感动于这份热情,更坚定使命教孩子们学好中文,带他们读懂汉字里的故事,感受中华文化魅力。虽刚到这片土地,但初遇的温暖,已让我们对接下来的日子充满期待。

二、相见·课堂里的 欢笑与童真回响


在Watdanchang School,我们负责幼儿园与小学的中文教学,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幼儿园以主题词汇教学为主,教”“时,我们会张开双臂模拟,屈膝蹦跳着演示,孩子们跟着比划,课堂里满是笑声,还会穿插简单的中文儿歌,每周三更会带他们在国旗下读词语、跟着节奏唱跳,稚嫩的声音裹着认真的小动作,成了校园里格外治愈的暖景。

小学低年级的教材难度稍大,我们便让孩子们先画太阳”“花朵”——有的给太阳画上扬起的笑脸,有的给花朵添上飞舞的小蝴蝶,画完再在旁边写对应汉字。孩子们总会兴冲冲举着自己的作品问我们老师写得对吗,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小学高年级则用10分钟小游戏做复习:教数字时玩过七,学生围圈依次数数,碰到含77的倍数的数就跳过;教动物名称时,会请同学上台模仿小猫喵喵、小狗汪汪的叫声,其他同学抢答猜测,全班都能参与进来,课堂里满是欢声笑语。

课下的温暖更动人:幼儿园的孩子远远看见我们,会小跑着过来拉住我们的手,脆生生喊老师,有的还会用刚学的中文说老师好;小学生路过时,会笑着挥手打招呼,偶尔还会悄悄递来自己画的小卡片。我们总会蹲下身回应他们,能真切感受到他们对中文的喜爱与亲近。这些瞬间让我们更坚定,要一直用有趣的方式教中文,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会知识,也慢慢触摸到中国文化的温度。


三、传承·文化在指尖生根发芽

除了日常中文教学,我们还开展了许多中华文化活动,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触摸中华文化的温度。其中,中国结编绳课最让我们难忘,考虑到学生的动手基础,我们特意选择最易上手的平结教学,这简单的编绕动作里,藏着以简驭繁的东方智慧。孩子们起初不明白,反复尝试后很快找到规律,有个平时调皮好动的男生,编结时却格外专注,完成作品后攥着中国结追着问:老师,能再给我两根绳子吗?我还想编!


剪纸课上,学生们握着红纸低头专注裁剪,剪刀起落间,红纸在手中翻飞。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教室,孩子们指尖捏着剪刀,小心翼翼沿着画好的线条移动,刚剪好一片对称的吉祥纹,就立刻举起来跟身边同伴分享,教室里满是好漂亮的惊叹。纸编小船课则另有一番趣味,我们先示范折纸条、编纹路的基础步骤,看着孩子们小手慢慢摆弄彩色纸条,从一开始的生疏卡顿,到逐渐熟练地编出船身、折出船帆,最后捧着成型的小纸船互相问我的船是不是最特别的,眼里满是雀跃。

制作龙舟与中国龙时,我们一边指导孩子们粘贴船身、给龙身涂色,一边讲解文化内涵:龙舟是中国传统民俗符号,承载着团结奋进的精神;中国的龙是司雨辟邪的祥瑞,和西方传说里的形象不一样,下课后,孩子们捧着自己做的龙舟、中国龙模型,在教室里凑在一起互相展示。

823日恰逢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我们专门开设了节气绘画课。课堂上,学生们握着彩笔认真勾勒处暑景象,有的画金黄的草木,有的画摇扇乘凉的人,还细心为画作上色,每一幅作品都满是童真与对节气的理解。

这些活动让中华文化从课本走进生活,剪纸的红、中国结的彩、纸编小船的巧、节气画的青绿,在课堂上织就了跨文化交流的生动图景。当看到孩子们举着作品骄傲分享,听到他们真诚的赞叹时,我们真切感受到:文化是无声的桥梁,能跨越语言隔阂。


四、共行·田野与节日中的共同记忆

这2个月的时光里,我们的活动不止局限在校园。期间,我们去Banhanjamsaiwittaya 3 School参加了汉语节,现场的三国演义(诸葛亮、刘备、关羽)比赛、321木头人比赛、中文选词填空比赛等环节,让孩子们在竞技与互动中加深了对中文的热爱。我们还和孩子们一起坐突突车去素攀武里府的一个实践基地玩耍。我们一起种绿植,握着他们的小手教他们松土、播种、浇水,看着小树苗栽好的那一刻,孩子们脸上满是期待,还约定要一起照顾小树苗长大;我们一起席地而坐,制作属于自己独一无二气味的香囊;我们走进田间,和孩子们一起烤玉米,金黄的玉米在火上慢慢变得焦香,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笑声传遍田野;我们还体验了插秧,一起在泥潭里教孩子们如何把秧苗插进田里,虽然弄得满身泥巴,却没人在意,反而在泥潭里追逐打闹,享受着纯粹的快乐。

此外,我们还带孩子们去了动物园,当看到老虎时,孩子们激动地对我用中文喊“老师!这是老虎!”;在海洋馆里,大家对着五彩斑斓的鱼儿惊叹不已,每一次互动中都充满了欢声笑语。我们还深度融入当地生活,和孩子们一起体验泰国文化——泰语日活动那天,校园里像打翻了调色盘。学生们随着舞蹈动作轻轻摇曳;老师们站在台下笑着为孩子们鼓掌。泰语演讲比赛中,孩子们用流利的泰语讲述着,眼神坚定又自信;泰语唱歌比赛时,轻快的旋律响起,大家跟着节奏拍手,连我也忍不住学着哼唱几句,虽然听不懂歌词,却能感受到那份快乐。


五、离别·珍重道别与未来的约定

然而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转眼间就到了离别的时刻。实习的最后一周,上完最后一节课,我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学生们纷纷围了上来。有的学生递来写着泰文祝福的纸条,有的用刚学会的中文写下我爱你递给我,还有不少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盒、帆布袋,腼腆又期待地说:老师,能帮我签个名吗?更多的孩子直接张开双臂要拥抱,还有人拉着我的手轻轻碰拳,用简单的中文说着老师,不要走”“老师,再见,看着他们眼中的不舍,我的心里也满是酸涩,只能一遍遍地和他们说要好好学习中文,我们一定会再见的。

六、成长·双向奔赴中的自我照亮

在泰国Watdanchang School两个月的教学实习,是一场从文化认知文化共情的深度旅程。回望这两个月的赴泰交流经历,我们收获的远不止教学技能的提升,更有对文化交流与自我成长的深刻感悟。就像一些赴泰的学长学姐所说,走出国门才真正明白,文化传播从来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双向的奔赴与滋养,在这里你会有很多的感悟,你会喜欢这里爱上这里的。我们带着中国的文化来到泰国,教孩子们中文、剪窗花、编中国结、打长拳,而孩子们也用他们的热情与真诚,让我们感受到了泰国文化的温暖——他们会分享当地的特色零食,教我们说泰语日常用语,拉着我们体验传统游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用更包容、更开放的心态看待不同文化,也懂得了如何用更生动、更贴近生活的方式去传递文化。曾经的我,在面对陌生环境时会紧张不安,在教学遇到困难时会焦虑迷茫,但这段经历让我们变得更加勇敢、从容,也更清楚自己作为文化交流使者的责任。未来,我们会带着这段珍贵的记忆,继续在文化传播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让更多跨文化交流的微光汇聚成星河。


地址:绍兴市群贤中路2801号 | 邮编:312000 | 电话: 0575-89172893 | E-mail:zwxy@yxc.cn
版权所有: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浙公网安备33069802000007号 浙ICP备05014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