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在线
学生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学工在线  学生动态

暑假实践||2025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汉泰和韵”实习实践团赴泰支教纪实(八)

发布者:    发布时间: 2025-09-27

编者按:泰国海外实践教学项目是中国语言文化学院落实汉语+、国际化战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性人才的重要举措。2019年以来,学院已选拔三批优秀学生,组成“汉泰和韵”海外教学实践团队,赴泰国尖竹汶府、暖武里府、素攀府的大中小学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汉语教学与中华文化传播。2025年团队的19名成员已经在各自的教学点开展工作,也开始了他们在异国他乡的跨文化之旅。本期为系列随笔的第八篇,请团队成员介绍各自在泰国的工作、生活、文化体验,以展现越秀中文学子开展汉语教学、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担当与青春风采。

跨越山海

以文会友

——我的赴泰汉语教学实践之旅



作者:林可卿

学校: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班级:汉语国际教育2302



Praditsuksa School的校园中,我以汉语为舟、文化为桨,开启了一段跨越山海的教学之旅。从“萨瓦迪卡”的合十问候,到“你好老师”的清脆呼唤,我在孩子们清澈的眼睛里,看到了他们对中文的好奇、对中国文化的向往。在这里,语言不只是符号,更成为连接心灵的纽带;文化不止于知识,更是彼此理解与成长的土壤。作为赴泰中文教师,我既是文化的传递者,也是倾听者和学习者——这是一场双向的文化奔赴,也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成长。




一、初抵异国,挑战与温暖并存


2025711日,一场为期两个月的赴泰实习实践之旅正式启程。"汉泰和韵"实践团的成员们自尖竹汶启程,各自奔赴不同的学校开启教学新篇章。我被分配至尖竹汶府中部的一所全日制公立小学Watkating,这里的学生大多来自周边村镇,洋溢着质朴的童真。

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展现出了极大的友善与热情。从我踏入校园的第一天起,老师便对我关怀备至,耐心地教我如何使用学校的打印机,关切地询问我是否适应上课节奏。学生们也让我倍感温暖,尽管语言不通的我们只能依靠翻译器进行交流,但学生们从未表现出丝毫的不耐烦,即使翻译器出错,他们也会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输入直到我能听懂为止。上课时,前排的学生听到翻译器中的指令后,也会大声地告诉后排的同学,协助课堂有序进行。

尽管初来异国他乡的我因各种文化差异而不适,但人性中的善意与温暖帮助我跨越了文化的差异。正是同事们一句善意的提醒,学生们透过翻译器投来的好奇又耐心的目光,让我放下了最初的忐忑,我学会了用微笑和开放的心态去拥抱未知,而这正是跨文化交流的第一步。


二、在活动浸润中茁壮成长


在泰国,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学校的教育不止局限于课堂,每周学校都会以各种形式举办活动,大到母亲节、泰语日这样的盛大节日,小到每周的社团活动和童子军训练,学生们每天的生活都充满了新的惊喜,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成教学目标,在一次次的多元体验中积累成长的力量。这里的时间仿佛被调成了“慢放模式”,人们从不急于追赶时间,“慢动作”是值得被包容的。学生们可以花上一节课的时间精心填满bingo游戏的九宫格,也可以花上一整个下午的时间反复练习童子军宣言,学校并不急于让学生“学会”,而是希望学生们多去“体验”和“感受”。这种“慢”并非懈怠,而是一种对成长规律的尊重。知识的传递固然重要,但点燃对生活的热爱、对文化的认同,或许是教育更深刻的使命。

语言社团游戏规则讲解



活动实录一:

2025725日上午8:30Wakting学校隆重举办泰语日庆祝活动。泰语日是泰国传统节日,定于每年729日,旨在纪念拉玛九世对泰语保护的贡献,增强青少年对母语的认同与文化传承意识。

活动伊始,校长致辞开幕。学生扮演泰国传统故事人物登台自我介绍,随后进行舞蹈表演,现场还开展了泰语知识问答,学生积极参与关于泰语日知识的提问,踊跃抢答,答对者获得奖品,优秀表演者亦受到表彰,整场活动欢声不断,校园充满欢乐氛围。

活动实录二:

泰国母亲节为每年812日,既是颂扬母爱的日子,也用以纪念深受爱戴的诗丽吉王太后,人们通过身着浅蓝色服饰等方式,表达对她的崇敬与怀念。

202588日上午八点半,Watkating学校母亲节活动在装饰着茉莉花和浅蓝色花环的庄重会场中开始。活动共四项,先是学生们身着泰服表演泰国传统舞蹈,再是学生们扮演成母亲的形象跳舞活跃气氛,活动还包括知识问答环节,学生踊跃抢答,欢呼不断。最后一项是公布母亲节贺卡比赛的获奖名单,颁奖环节掌声热烈,为活动画下圆满句号。


三、因趣施教:兴趣点燃汉语课堂


泰国学生对音乐怀有浓厚的热爱,同时也热衷于舞动身体的活动,基于这一特点,在教学实践环节,我精心融入了众多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的游戏。例如,在教授身体部位相关知识时,我会播放《头,肩膀,膝盖,脚》这首欢快的音乐,引导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做出相应动作,这一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他们的注意力也更为集中,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甚至有学生主动提出希望继续通过音乐来辅助学习。

在教学方案的编撰过程中,我密切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并据此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以低年级学生为例,我发现他们对拼音学习缺乏兴趣,于是果断转变教学方向,将教学内容调整为专题教育模式,同时大幅增加每节课的游戏比重。我始终坚信,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唯有确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让教育结出丰硕的果实。因此,在实习实践期间,我将大量时间投入到游戏设计中,力求为学生打造更好的学习体验。付出终有回报,我精心设计的游戏教学成效显著,那些融入课堂的游戏给学生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午休时分,都会有学生主动前来找我,表示想要和中文老师一起学习中文。每当课程进展到游戏时间,学生们便一改疲态,精神抖擞,课程也在游戏的帮助下顺利推进。

当语言无法成为桥梁时,快乐可以。看到学生们从怯于开口到争相参与,我真正明白“寓教于乐”的分量,教学不再是教师个人的输出,而是一场基于学生反馈的共同创造,学生的笑语和期待是我教学方案的最佳指导,充满活力的课堂才是语言学习的最佳土壤。

Bingo游戏 

你比我猜游戏


涂色小游戏


四、文化传情:青花瓷绘出中华之美


对外汉语教学不单单是语言的教学,更是文化的传播。在这次文化传播课中,我以青花瓷为主题,设计了一节青花瓷绘制课。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采取了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引导高年级学生制作立体青花瓷,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安排低年级学生进行简单的手绘纹样活动,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文化体验课尾声,学生们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高年级学生制作的立体青花瓷造型各异、精美别致,低年级学生手绘的纹样虽显稚嫩却充满童趣。

文化传播不在于道具多么精美,形式多么宏大,而在于能否创造一次“可触摸的体验”。当孩子们举着自己画的花纹,兴奋地问我“漂亮吗?”时,文化不再是书本上陌生的符号,而是他们手中具体的可感知的美。作为汉语教师,我们递出的不仅是一支画笔,更是一把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钥匙,国际汉语教师是各国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正是各位国际汉语教师的戮力同心,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异国他乡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在尖竹汶府的这段实习实践经历,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体验异国风情的机会,它远不止是一份实习工作,更是一场深刻的文化修行与自我成长,我跨越的不止是地理上的山海,更是心理上的舒适区与文化的隔阂。从初来乍到时的忐忑不安到后来的游刃有余,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惊喜。我感悟到国际中文教育的核心不仅仅是语言的传授,更是心与心的联结。最初的语言障碍、饮食差异曾让我彷徨,但泰国师生用他们纯粹的友善与包容,教会了我用微笑和耐心去搭建沟通的桥梁。这份跨越国界的温情,是此行最珍贵的收获。在未来的日子里,这段宝贵的经历将成为我人生旅途中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激励我不断探索、学习与成长。

-END-


图文来源:林可卿

审核老师:钱欣怡




地址:绍兴市群贤中路2801号 | 邮编:312000 | 电话: 0575-89172893 | E-mail:zwxy@yxc.cn
版权所有: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浙公网安备33069802000007号 浙ICP备05014601号-1